(节选)
主题厚重 创意空前
"史诗"是如何唱起来的?
用寿山石雕展现中国美术馆走过60年的诗篇,这个命题是如何实现的?昨日,记者采访了此次活动的学术召集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
郑幼林向记者介绍了完成这个命题的4个关键节点:召集能工巧匠、选择用材、设计规格以及策划流程。
据介绍,这套组章的创作团队可谓是高手云集。寿山石雕界至今健在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有14位,其中12位参与了此次雕刻创作。另外48位创作者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是从近百位报名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为此次创作选择的石材品类涵盖高山石、善伯洞石、月尾紫石、芙蓉石、山秀园石、马背石、焓红旗降石等;使用的雕刻技法涵盖圆雕、浮雕、镂雕、薄意雕等。
此次作品尺寸也有严格要求。最终成品印章均为方章,最小印面尺寸为5厘米×5厘米,最大印面尺寸为9.2厘米×9.2厘米。
郑会长还详细介绍了创作流程:研究会和晋安区先挑选了200多方各种石种的寿山石印材,然后成立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艺术院校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专家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让大师、专家们对中国美术馆根据"中国美术馆史诗"这个主题提出的分命题,如何落实到艺术成品上,进行交流讨论。
郑会长表示,这套组章整体能够反映寿山石雕中的多种技法,展现现代寿山石雕的最高水平,将现实与艺术相结合,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记录历史故事、传承时代精神。
福州晚报:http://mag.fznews.com.cn/fzwb/2023/20230415/20230415_A04/20230415_A04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