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通过红庙岭整体沙盘了解垃圾处置流程
福州晚报讯“居民分类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垃圾分类能产生多大效益?”昨日,福州一群大学生带着疑问奔赴红庙岭,参加由市城管委联合市生态环境局、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志愿活动。
建成全国宣教基地展示红庙岭蝶变
在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入口处,一面艺术宣传墙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格外醒目,园区内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四周草木葱茏。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环境资源工程系的3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实地参观了红庙岭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展示馆。当天一同参观的还有五城区垃圾分类管理人员。
该馆已入选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只见馆内一楼展示还原了上个世纪90年代选址、谋划建设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的生动故事,以及红庙岭从“垃圾山”一步步成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蝶变过程;二楼展示了福州统筹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包括推动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大城市前列的探索实践。
那么,福州分类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呢?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主任郑炎斌指着馆内的红庙岭整体沙盘介绍,红庙岭共有14个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园林)垃圾等,通过专用运输车分类运到红庙岭相应厂区,再通过现代化先进设施实现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节选)
福州晚报:http://mag.fznews.com.cn/fzwb/2023/20230618/20230618_A03/20230618_A03_2.htm
福州新闻网:https://news.fznews.com.cn/fzxw/20230618/9642L8jn3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