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事关广大农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近日,市资源规划局牵头主办“幸福营城乡村振兴”第二届大学生创意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来自省内知名高校的青年学子组成26支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把脉福州乡村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事业建言献策,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打造景观节点
提升旅游体验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黄青阳:
近年来,许多城镇居民为缓解生活压力,选择自驾去乡村游玩、露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应有效重构乡村的文旅特色,激发文化活力。我们在规划方案中,为连江县黄岐镇古石村设计了“鼓浪声声线”,展现其优越的基岩海岸线,提供滨海露营、艺术服务、海防文化的打卡式游览选择;村庄内部则设计了“金石阵阵线”,展现古石村历史悠久的传统石头聚落,集石头文化、石厝空间、民俗体验、农渔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体验式旅游选择;规划更多异质性、特色性的旅游产品,丰富古石村的可玩性,提升竞争力。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张菱桐:
为了更好地推动连江县安凯乡奇达村的文化记忆传承,应合理规划游览路线,串联现有资源,引导游客在步行过程中发现奇达村的独特之处,感受乡村丰富的文化及产业特点。我们在规划方案中为奇达村打造了多功能中心、观海平台与高架步道,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与更加好的观景体验。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建筑学专业阮慧琳:
闽侯县大湖乡雪峰村的雪峰寺颇有名气,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寺庙周边的山景水景没有被很好地利用,村中也没有足够的景观游玩配套设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计划在入口处打造以禅意为主题的公园,提高看景高度,提供临水观景空间,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观景;场地主入口处也可设置村民集市与社区活动空间,吸引人流。公园内还可设置茶室、餐厅等,满足游客用餐、休憩、聊天等不同需求。
做好分区设计
加强总体规划
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叶斐:
古石村位于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同时处于北部生态屏障和滨海生态控制带间,在发展上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强化基础生态服务功能。我们在规划方案中重点突出健康疗愈理念,优化村庄规划,打造滨海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商业服务区、生态观光区等4个区域,既可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也可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打造一个多元化、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何钰莹:
奇达村交通便捷,集齐“山、海、岛、渔村”等元素,拥有历史古迹、特色海产品养殖等资源优势。建议合理规划村庄,形成“四片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分别赋予渔业贸易、鲍鱼养殖、渔村文化展示、滨海观光休闲等功能,构建有机的渔旅融合系统,促进村庄整体发展提升。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沈毓琳:
古石村有着独特的山海格局与独特的石厝,我们的规划方案将村落主体功能分为紫色发展区、蓝色发展区、绿色发展区。其中,紫色发展区为村落要素核心区,以石厝古建、宗祠寺庙等为主要依托,发扬石厝文化、古石隧文化、民俗文化,改造特色建筑,打造公共空间,提升村落品质;蓝色发展区以近海礁石、海天风光为主要依托,发扬海洋文化,打造休闲观光相关产业;绿色发展区以地瓜种植区、农业观光区为主要依托。通过多管齐下,挖掘古石村特有的景观格局与建筑特色,梳理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秩序,策划多类文化活动与休闲产业,提升村庄活力。
推动产业融合
促进和谐共生
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甘双燕:
连江县丹阳镇桂林村位于福州现代物流城,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但也存在生态基底薄弱、产业发展有待提高等问题。我们的方案引入共生理念,将红色文化植入新村与旧村的公共空间,既展现红色历史,也打造新村与旧村沟通的桥梁。同时,将桂林溪水引入村中基本农田,打造有鲜明特色的田野风光。
福建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林婉霞: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主街道虽连接多处重要历史人文资源,但风貌上不协调、缺少公共活动场所。所以,我们建议对该街道进行全面提升,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打造景观节点;增加场地绿化率,打造静谧院落空间,实现人与自然互动的最大化。考虑到文石村系保护开发特色型村庄,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建议街道根据人行体验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公共开放空间,结合微景观改造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人文环境品质。同时,秉承文石村原有的气质风格,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化居住场所,最终打造人性化、全年龄的活动场所以及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环境。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曹明康:
奇达村兼具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与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应着力推进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共赢,打造可持续发展乡村空间。建议更新保护传统建筑,新增游客服务中心与村民文化广场;新增海产品体验集市,提升海带加工厂的体验化功能;重塑滨海岸线,新增栈道、观景台、垂钓广场等景点。(本报记者阮冠达整理)
福州日报:https://mag.fznews.com.cn/fzrb/2024/20240205/20240205_006/20240205_006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