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主动置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当前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

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应当在谋求特色办学的战略路径选择上,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推动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福建省属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州大学通过努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0708中国教育报为支撑高质量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jpeg

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右一)带领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基于长寿命辐射发光闪烁体的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抢占柔性X射线成像产业的制高点。 福州大学供图

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根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作为这一使命的承担者,高校必须不断致力于培养能满足社会迫切需要的拔尖人才,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着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工程学科卓越人才培养。福州大学积极探索“导师制、书院制、学分制”加“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三制三化”培养新模式,不断推进嘉锡化学班、数理综合班、数理金融班等实验班改革与建设,构建基础学科思维创新体系;深化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等建设,积极参与“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实施导师队伍提升计划、科教融合提升计划等研究生教育“八大提升计划”,各培养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模持续提升。

明确办学定位,支持提升优势学科。学校深入实施化学世界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以化学学科为核心,有机整合化工、材料、药学等学科,凝练和打造催化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5个特色研究方向,服务支撑绿色经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还发挥优势学科的牵引作用和溢出效应,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学科群、大数据与智慧管理学科群、智能建造学科群,服务支撑数字经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大提升了学校学科高峰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学校近5年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油气储运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建造、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新工科”本科专业,涵盖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在学位点建设上,9个学科门类的博士硕士学位点实现了对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

以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战略

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支撑,高校首先要明确科研目标和方向,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高校科技资源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结合。

近年来,福州大学不断加强有组织、有谋划的科研,推动高质量科研的布局与优化,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学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新能源材料与工程研究院围绕绿色生态建设,以“绿氢制备与利用”“先进储能材料”为突破点,为加速国内新一代“零碳”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航道。“氨能源催化工程”创新研究群体聚焦国家“双碳”目标,以“氨能源催化工程”为突破点,以工程化为目标,贯通以氨为能源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氨储氢—氨能源”零碳循环技术路径,发展了集绿氨、氢能产业于一体的万亿级产业链。

跨学科融合是催生科技创新的“热土”。学校鼓励科研团队根据自身的学科基础和优势,确定科研的重点领域和特色方向,开展前沿性、交叉性的科学研究,通过建大平台、组大团队、出大成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医工交叉、理工融合成果频出。

许多颠覆性的创新源于“无用的研究”,正视基础研究的“无用之用”,提升源头创新力,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使命。学校在基础研究上,注重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学校聚焦“卡脖子”清单,多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辐射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福州大学不断强化科技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引领力,坚持特色发展,有组织、有规划地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更深更广地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构建政产学研新生态。学校深耕“校地同发展科技合作工程”,形成了“市校—县(区)校—厅校—校企”多层次合作网,形成“学科+行业”“学科+战略”等新模式。2024年,学校与省会城市福州市政府签署第四轮市校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海峡两岸经济建设和产业人才需求,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深入实施科技服务社会推进计划,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合作。学校推动科研工作从问题导向转变为问题和市场相结合导向,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67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95个产学研平台;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科技部、教育部验收,获评“良好”;获批建设“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中再获“优秀”评价。

找准方向主动谋变推进改革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日益突出,不断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成为高校谋划发展、推进改革的重要坐标和方位。

2024年,福州大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应对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课堂教育和强国建设实践结合起来,释放科研动能,在引领创新上当先锋,在技术攻坚上打头阵。以科学的战略思考和合理的路径选择,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稳长局。2023年底,基于国家战略新方位和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背景,学校启动了教育教学思想与综合改革大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思考如何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发展,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切实提升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大讨论以学院为主体,部门协同,着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与深层次困难,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合力探寻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福大新路”和“福大方案”。

校企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准确把握新能源发展趋势应变局。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建设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2024年3月,学校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卓越工程师学院挂牌成立。该学院聚焦新能源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深化产教融合、做好科教融汇,将人才培养工作融入产业发展与技术攻关实践,推动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今后,学院还将充分发挥“试验田”效应,注重学科跨界交叉融合,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福大模式”。

超前布局未来膜技术学院,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开先局。膜技术是水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与节能减排等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2024年3月,学校成立未来膜技术学院,以膜技术为靶点,瞄准未来膜在空天海洋、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双碳”等领域的应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链接国际资源为抓手,升级中国、新加坡两国未来膜生产和应用领域头部企业合作应用场景,发挥海峡两岸融合区位优势,以灵活的科教产教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科学家与企业家共创、共建、共享的互动交流平台。

坚持“四个面向”发展新医学,奋力推进医工深度融合创新局。2024年5月,福州大学按照“医教融合,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发展思路,挂牌成立医学院。医学院依托学校在自然科学上的优势以及理工与人文学科的强项,推进医工、医理、医文跨学科融合,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和机制,构建高水平学科发展生态体系。学校计划经过若干年建设,将医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医工融合、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医学院。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7/08/content_641606.htm?div=-1

上一篇:【福建日报、厦门网、新浪网】闽山闽水情谊浓 第二十一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榕举行

下一篇:【厦门日报、厦门网】充电蓄能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