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因一次地壳运动,被挤压的地面破裂,一束强烈的光从裂缝中穿出,直击天空,光与废墟一起,构成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被建筑系的学子们创作成艺术作品“光·开始”,呈现在观众面前。

6月28日至7月1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建筑系举办“建造节”。在福大怡山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光·开始”与其他7件建筑艺术作品被摆放在路边供人观赏。夜晚,当作品上的灯亮起,光与影交织,点亮了建筑之美,也成为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品《围核》

作品《金拱门》

学生们在创作。

作品《源启》


“街头”建筑展

举办建造节,是至诚学院建筑系的传统。

至诚学院建筑系林涛老师介绍:“从201 1年开始,我们系每年举行一次建造节。起初,它只在校内举行,是大四毕业生的一门科研实践课程。这次,我们首次走出校园,将学生的作品开放,向社会大众展示他们的建造梦。”

围绕着主题“光与影”,此次建造节上,至诚学院建筑系毕业生们分成8组,借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

记者在现场看到,亚克力板、塑料板、木板、灯带,简单的材料,经过至诚学院建筑系毕业生的创造之手,变成了8件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

作品“光·开始”主创茅颖杰告诉记者:“我们在设计中注重引导光与影交相辉映。因此,在选材时优先考虑了透明材料。我们用打磨过的亚克力板挡住隐藏在作品里面的灯,中间镶嵌的是PVC板,使得光被引导,导入板与板之间的裂缝中。光在造型中被引导而出,犹如光从地面破土而出。”

作品“源启”则由一小一大半圆形空间组成,用透明的中空材料,加以满天星的灯光,通过材质本身的折射,产生了浩瀚星空的效果。“智慧并不来源于学历,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终身不懈的渴求,我们这件作品中的光,就好比是知识,能够引发求知者对于神秘存在的探索。”主创林雨恬说。

据林涛介绍,8件作品有的走传统路线,通过对材料的解构形成单元后再组建;有的作品挖掘材料内在蕴含的能量,尽可能保留其尺度形成空间;有的作品折纸成室,或是单元拼接,或是以钉结点。每个作品看似简单的构造搭建,其背后是意匠巧工的精神,体现了学子们对建筑、结构、设计、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渴望“走出去”

为何走出校门办展?林涛告诉记者,学生的作品中有许多不仅具备艺术性,也有颇具实用性,学校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对接更多资源,实现转化落地的可能。

作品“围核”主创赵禹告诉记者,“围核”是一个由正方体自由搭配而成的建筑体,它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融入周边环境,如可以成为休憩的亭子,也可以变成一个儿童游玩的场所。“这次在校外展览,我们也希望能够对接一些合作项目,让这件作品真正落地。”赵禹说。

“金拱门”,是由镂空的正三角形拼接成的单元搭建而成,作品类似通往某个时空的入口,能够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主创黄楠婷表示:“孩子们很喜欢在这里玩耍,我们这件作品,可以放在公园、游乐场,应用空间很广。”

林涛表示,建造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创意灵感和动手能力,为他们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但学校的经费有限,难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造条件。“有些学生的创作由于经费限制,在挑选材料时只能选择便宜的,影响了效果。”

更多的资源导入,无疑能够给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林涛表示,下一步,“建造节”正计划与政府部门、企业合办,让学生的创作空间更大、舞台更大、交流面更广。



福建日报: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9-07/04/content_1194150.htm?div=-1




上一篇:教育部网站(2019-07-04):福州大学创新推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

下一篇: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07-04):科技助推发酵食品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