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福大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福大 > 正文

热文排行

日前,南平市人民政府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签署高质量发展合作暨合作办学协议。这并非孤例,此前福州大学接连与邵武市、浦城县、漳州市签署合作协议,三明学院与永安市签署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福建师范大学则与福州市签订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其实,校地双方开展合作早已有之。彼时,地方政府面临聘请专家难、导入高端科技成果资源难、科研成果进入地方“水土不服”等瓶颈,而高校则存在教学缺少实践场地、教授做“书斋学问”不接地气等困境与问题。

开展合作,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对高校来说,建立与地方的联系机制,以服务换取支持,能够丰富自身办学资源。比如,通过地方提供的实践平台,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供应与需求端有效对接。再如,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深度参与地方发展,在贴合地方需求的同时反过来促进高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对地方来说,同样如此。高校具有深厚的人才资源与显著的科创优势。在校地企合作中,各地可以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新项目,助力传统产业焕新以及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此外,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持续为地方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有利于提升地方人才储备和文化氛围,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

然而,不少校地合作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双方各自的目标存在差异——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声誉提升等,地方侧重关注本地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就业增加等情况。

众所周知,合作是不同主体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就此而言,想要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需精准寻找契合点,扩大合作“同心圆”。例如,福州大学与邵武市共建氟新材料创新研究院,聚焦氟新材料产业的前沿技术;与浦城县的合作则围绕生物制造和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展开,助力地方产业升级。福建师范大学与福州市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办学、师资培训、决策咨询等合作,也取得良好成效。此次,福建农林大学与南平市开展合作,前者农林学科优势明显,后者具有发展农林产业的资源禀赋,双方从“强化武夷山国家公园和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三茶’统筹发展”“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具体工作入手,精准发力、协同共进,必能培优优势、做强特色。

立足于一域,地方高校优势或特色学科,往往与区域产业需求契合。从当前我省校地合作的实践看,高校全校上下各部门、各学科积极联动,整合师资力量、科研资源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地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项目对接,而是从产业规划、人才需求、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积极谋划,扎实推进。这种全校性、成体系的校地合作前景广阔。在校地合作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校地双方注重释放合作的最大效能,就有望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福建日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502/19/content_431222.html

福建省人民政府: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gjcjgxgg/px/202502/t20250219_6765738.htm

上一篇:【福建日报、新福建】福大团队构建医疗超算大模型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网】老年协会助推长者食堂可持续运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