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当前,伴随着人工智能冲击传统岗位、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人才供给、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错位等多重矛盾交织形成的现实困境,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构建系统性的就业服务体系,已成为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困局的关键钥匙。
筑牢就业基础,打造全周期支持系统。近年来,国家“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通过政策创新打破了“毕业即断保”的传统模式,构建从校园到职场的缓冲带,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同时,对于高校而言,正在将企业项目植入课程,实现了学生毕业前就能收到企业录用通知。正是因为这种教育和产业的深度绑定,破解了以往课堂知识滞后产业变革的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从标准化生产转向定制化锻造。针对社会需求来精准化培养人才,能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机遇,这种全周期的支持系统,无疑是当下破解就业难的妙招。
破解“最后一公里”,推动服务体系更匹配。当前来看,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个性需求众口难调都是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梗阻。对此,可以尝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例如,宁德时代与福州大学共建的“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实行双导师制,实现了毕业生毕业就可入职。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通过人格特质分析等,为毕业生绘制专属职业发展图谱,引导他们寻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从而降低离职率。就业服务体系既是为了推动毕业生更好入职,也是为了让毕业生在自己的理想职业中展翅高飞。
创新服务实践,构建良好的就业生态。就业的本质,是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联动,让信息高速流通。通过开发“就业大脑”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不可篡改的“人才数字档案”,企业可追溯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成长轨迹,为企业精准寻找人才提供帮助。就业服务从保底线向促发展升级,当一人一策的精准服务能更好照亮每个奋斗者的梦想,良好就业生态才能托举更多毕业生的未来。
构建更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形成合力,政策制定者需当好架构师,高校要转型为人才工厂,企业应成为创新合伙人,社会力量则需扮演服务供应商。只有全社会一同努力,才能让所有披星戴月的奔赴,都不负青春韶华。
中国青年网:https://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504/t20250409_15932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