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福大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大人物 > 正文

热文排行

张易生教授谈与福大的缘分   洪磊 摄

 

11月,张易生教授(左)来到旗山校区,亲自为艺术作品捐赠展览揭幕   周晓华 摄

 

人物名片张易生,教授,画家,建筑师。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系、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创作作品曾获各类建筑设计竞赛奖三十余项次,2012年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是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学会会员。其艺术成就跨越建筑与美术两个领域。

水彩画起源于3500年前的埃及尼罗河沿岸,18、19世纪在英国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完完全全是“舶来品,是没有根的”。

但是,看过张易生水彩画的人,都说他的作品“中国味很浓,是中国水彩画”。这也正是他的追求——“中国人要画中国水彩画”。

他在艺术界享誉颇高,多次获得过绘画奖项,十多件作品为国内外所收藏,可称水彩画大家。然而,绘画却只是他的“副业”。

艰苦年代 选择怡山热土

“当时福州大学的建筑学,才几位老师,只有一个办公室,连教研室主任都没有……”

作为福州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奠基人,已经 81 岁高龄的张易生教授说起1992年刚来福大工作时艰苦的教学环境依然唏嘘不已。

那时的建筑学专业还在土建系里,才刚刚成立两年,“每年招收的学生只有20名,”其时,“专业很不稳定,上课都很困难,”建筑学专业亟待创建,跟上国家建设的步伐。

彼时,在一年之前,张易生教授还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他说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就是把合肥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设计院“恢复与创办的日子。”

“那时的我呀,只知道‘奋斗’二字。在两年的时间里,把一个根本称不上院的设计院办成为安徽省内数一数二的甲级设计研究院;工大的建筑学专业也能在全国名列前茅。”一切都朝着想象中的方向发展,“真可谓是欣欣向荣!”

张易生等人的心中想在合肥工业大学自建一座“建筑馆”,有一个‘家’,以求更好的发展。”然而命运坎坷,梦想变成为了泡影,张易生教授等人决定南下,另谋出路。最终,他选择了怡山这块热土,58岁的他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规划他的建筑蓝图。

“除了教室,就在设计所”

那时,“卖力工作是自然的,”“除了教室,我就在设计所”。刚调到福大的张易生重振精神,满怀创业激情。他既担任教研室主任,又担任设计所所长,教学、设计一肩挑。

“设计所人手不足,缺乏竞争力,我只能带着学生一起做。比如厦门的‘京门中心’这个项目,我就是带学生一起做的方案。没想到评标会刚过一个半小时,就通知我们中标了!简直难以置信。”说起当年风风火火的奋斗时光,已是满头白发的张易生似乎又激起了当年的豪情,兴奋地回忆:“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互相鼓励,不断争取成绩,一年时间就晋升一级,把设计院撑了起来!”“现在想来,总觉得有些遗憾,只教了两年的书就要退休了……”作为当时福大建筑学专业的带头人,在临近退休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为学校尽力做了他所能做的。1994年,退休的张教授虽然离开了教学一线,却继续在学校的科研机构持续工作到2007年,将多年所学教授给一代一代学生。 

退休之后的张易生依然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建筑专业。

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旗山新校区的规划图,“74万平方米的规模,什么都有了”,但他敏感地察觉到,在一众规划中唯独没有“建筑馆”。“没有建筑馆怎么行呢?”他急了,他比其他人更清楚“建筑馆才是办好建筑学的基础!”他立即让参与规划的老师转告张鹰教授,让他赶紧去找校领导汇报:“规划中一定要有建筑馆!否则,办不好建筑学。”

这个建议迅速被学校支持采纳,福州大学这才建起了10800平方米的建筑馆,也终于实现了张易生一直追寻的梦想:属于建筑学专业的“建筑馆”。

回馈学校 热情和风采依旧

随着专业的发展,2006年福州大学建筑系便从土建学院中分离出来,独立成院。现在的建筑学已经成为福州大学高考招生中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

作为建筑专业的奠基人,张易生说因为种种原因,自己在福大其实只做了“几件小事情”:一是把建筑学专业“带上了轨道,做了一点启蒙的工作”;二是“撑起了原来不见生机的设计院,挤进了一个竞争的社会”;三是设计了几项大型公共建筑,获得了一席之地。例如:《京闽中心酒店》、《国际会展中心 · 金源国际大饭店》、《万象广场》 等;四就是“提了个及时的建议”兴建了福州大学的“建筑馆”。

11月28日,在国内外多个地方举办过画展的张易生带着120幅作品回到福大,举行“捐赠展览”,其中6幅水彩画,60幅建筑画手稿及建筑作品,将在展出后捐赠给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张老师表示,“这些作品,也许并不值钱,但是,它们都是我心血的结晶,赠送给福大,只是一份心意,希望能够有所传承”。“你们看我的水彩画,借鉴了中国画的精华,融入了油画的色彩,例如:‘泼彩’,‘滴水’,‘滴彩’;有时还用浆糊调和水彩,创造机里;有时还不断地喷雾,水色交融;有时还加一点点‘粉笔画’,等等……有的技法尚属不曾相见”。张老师点开手机相册,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近两年创新的水彩画技法,好像是又回到了20多年前的课堂上,把笔者当成了他的学生。

如今的张易生还会时常更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

已经81岁的他还紧紧跟随着时代的潮流,在水彩作画的创作上不断去创新……张易生的女婿说:“他和一般的老人不一样,”“晚上能熬夜,白天会赖床,和大学生一样,激情与兴奋就会出作品!”他虽然是业内公认的水彩画大家,生活随意的张易生老人,却表示:“自己还有很多要学,艺无止境!”“水彩画就是我的生命,它将伴我一生!”“我今年才画了10幅,计划明年画30幅”,“我已经珍藏了5、600幅水彩画,但是,仍然不会满足”,他说有生之年的目标是:“完成水彩画藏画1000幅,留下一点点文化……”

上一篇:【五四专版】静若处子, 动如脱兔——记我校 “十佳团支部书记标兵” 黄焰琳

下一篇:【教师风采】生命的一堂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