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福大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大人物 > 正文

热文排行


   这是一位热情大方、侃侃而谈的副教授,我们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成天与枯燥的理论物理和数学计算打交道的学术研究者。地道的东北口音、诙谐的话语、爽朗的个性,使得他没有一点老师和教授身上的“范儿”,反而更加显得平易近人。他就是夏岩,福州大学物信学院一位年轻的80后副教授,2011年“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得主。

说起自己为什么走上物理理论研究这条路,夏岩告诉我们这与机遇是分不开的。在高中时作为班上的物理课代表,学物理自然是十分轻松的,所以在高考时就报了物理教育的专业。大学里的夏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混”得顺风顺水的那种,也并没有在学术上多花心思。在毕业时他遇到了自己人生路上的第一个三岔口。在他面前有三种选择,一是他成功应聘上了厦门一所高中当老师,而且待遇不菲;一是参加公务员笔试;还有一个就是他参加了当年的研究生考试。也许是机缘吧,当夏岩收到公务员的面试通知时,考研成绩出来了。面对抉择,夏岩犹豫了。他告诉我们:“东北家庭中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学而优则仕,所以当时的选择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庆幸的是他最终选择了读研,并遇到了对自己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硕士生导师张寿教授。

“虽然我跟张教授现在是同行,还会经常互通email交流一下,但那时候我可是怕他怕得不行。”夏岩在研究生初始阶段还是跟大学一样,没有钻研的积极性,写论文的时候还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有一次,他写完一篇论文拿给导师看,结果论文直接被摔到地上,“我只好一张一张地捡起来,那时候后悔死了,应该装订好再给老师看的。”夏岩露出顽皮一笑。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被摔过论文的夏岩一下收了性子,开始努力做到导师的要求。他写的第一篇论文竟然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编辑部就直接同意发表了。“被认可的成就感一下子来了,于是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儿。”他坚定地踏上了学术这条路。研究生毕业他放弃了留校的好机会,毅然选择了读博。

不过,顺风顺水惯了的夏岩,却在随之而来的博士学习中,被狠狠地挫了一下锐气。大连理工的学术氛围跟夏岩所适应的延边大学截然不同,周围的人都很优秀,他感觉到了差距,觉得自卑又不服气。“博一是我最惨最拼最难忘也最美好的一段日子,我开始了熬夜啃书的时光。”因为知晓自己有很多不足,夏岩骨子里的不服输和傲气被完全激发了出来。“我几乎在博一的时候就已经把博士毕业所需要的论文都完成了,并在博二上学期获得了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生的称号,不为别的,我喜欢被认可的感觉。”正是在这种满足感的激励下,博士三年夏岩通过他的努力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有30余篇,他的努力一次次被认可。

来到福大物信学院的两年间,夏岩同样用他的努力在获得大家的认可。他与他所在的量子光学研究小组成员一起已经发表了30多篇被SCI收录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其中有15篇是第一作者,这样的研究效率实在令人惊叹。他现在已申请并主持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福建省教育厅杰出青年培育计划;获得福州大学学术新人奖。谈及上课,他的很多学生对他印象深刻,“光学课虽然挺难懂的,但是课上没有睡觉的人,因为老师特会‘扯淡’,很有水平的那种。把课外的迁移到课内。”夏老师笑着说:“那是我嗓门大,他们不好睡啊。”采访时,夏老师刚从老校区赶过来,一天的工作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疲惫的神情。夏老师如今的一日行程就像学生一样,“两点一线”。早晨七点出发到学校,晚上十点后回家,除开吃饭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度过。“我觉得我现在干劲十足,还是想接着拼搏。”

采访过程中,夏岩老师一直细致地给我们泡着南方铁观音,被我们问及时,他有点不好意思:“都是我家领导影响的,其实我只是个半调子。”他自封“甩手掌柜”,家里一切都靠妻子,即他口中的“我家领导”在打理。听得出,他很爱这个家,但是却因为心中挚爱的科研让他不得不舍弃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话语中,他有些无奈。但一回到工作的话题 ,他马上神采奕奕。是家,给他安稳的大后方。

采访快结束时,他说,他想继续出国深造,尽快通过公派留学出国考试是他下一步的规划。夏老师泡完最后一遍茶,一丝不苟的动作就像他严谨的科研态度。

我们饮完茶告别,走远时,他办公室的灯继续亮着,正如他追求科研的理想,不曾黯淡。(福州大学记者团 朱亚琴 汤瑜萍 柳文龙)

 

上一篇:身体或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下一篇:于震寰:从毛孩到金刚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