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热文排行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迭代升级,网络直播行业方兴未艾。网络直播不仅催生新业态,在电商经营、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验式”的直播在美食制作、阅读评论、旅行自拍视频等内容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但是,“体验式”的网络直播也出现了诸多乱象,如内容低俗、打赏失范、营销混乱、监管无序等……这些乱象削弱直播体验,损害公共利益,影响社会风气,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挑战。

据笔者观察,“体验式”直播注重“直播+内容”,更为贴近日常生活。由于行业的迅猛发展,不少直播平台主动降低直播门槛,吸引更多主播进入。从移动终端、开播工具到平台认证,只需简单的几步即可开启。在直播内容沉淀积累的过程中,不少主播名利双收,于是,能够“引流”的同质化产品被大量复制。对后入场的主播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甚至盈利,只有不断挑战内容的边界,也就因此有了某平台的百万粉丝博主擅自进入某医科大学实验室进行摆拍,部分主播为拍摄所谓的“鬼屋”夜闯民宅等等乱象。

在笔者看来,直播乱象是直播内容在竞争、淘汰、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异变”。这种“异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

就直播博主本身而言,他们对自身“产消者”的身份缺乏清楚的认知。直播博主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他们消费的不仅是直播所需的物质成本,亦有自身的形象与信誉。“体验式”直播内容之所以易使人产生共鸣,就是因为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接地气的体验感。这就要求直播博主在创作优质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在“流量至上”的规则下,违规博主们常常一味希望以博人眼球的直播内容生产出“引流”产品。在这种心理动机下,直播的流量、点击量和社会公德、社会秩序孰轻孰重,明显主次颠倒。

就观众而言,他们深受流量时代“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对内容品质的关注有限,更在意的是直播中与主播的互动、参与的打赏、是否获得粉丝徽章等,并且似乎过度沉浸于获得这种虚假需求的快感。例如,一些毫无思想内核、单纯“过嘴瘾”的吐槽直播,却能获得观众青睐;一些冒充明星骗取钱款的直播却吸引了不少人上当受骗。这些由“消费主义”文化创造的畸形需求,直接影响直播本身的质量,对观众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递减的行业背景下,通过积极创新形式,丰富“体验式”直播的内涵,提升正能量内容的品质,这是在共享经济背景下“体验式”直播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减少创新路上的“异变”乱象,监管机制建设固然重要,更需直播博主通过规范自身行为来落实。博主们应认清自身“产消者”的身份,遵守社会法规与公序良俗这一底线,创作更多不媚俗于“消费主义”文化,又满足广大观众健康需求的高质量直播产品,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



学生记者:林俊杰

原文见《福州大学报》第797期第3版(2021年03月30日编印)


上一篇:【观察】如何 “思” , 怎么 “政”——一场来自课程思政研讨会的思考

下一篇:【观察】外国语学院:培养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 从课程思政破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