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热文排行

编者按:临近期末考,我们总能在QQ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看到各式各样自嘲式的大学生复习状态以及被疯狂转发的“锦鲤”和“杨超越”,而走进教室、图书馆又不免遭遇“自习五分钟,休息两小时”的尴尬局面。那 么——

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学校各处的自习室都人满为患。据记者此前发放的一份关于自习效率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在自习时都出现了“掏出手机玩一会儿才去看书”的情况。

  尽管手机已经是公认的“时间杀手”,但丝毫不影响其网络社交、视频、小说、游戏等功能的吸引力。在考试成绩和绩点的压力之下,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摆脱手机影响,实现真正的“高效自习”?

调查:“自习杀手”寻踪影

近期,记者走访了部分自习室,发现占着座位、桌上摆满书本却低头玩手机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土木工程学院的张彬(化名)同学说:“上课或自习时经常忍不住掏出手机来,玩很久才肯看会儿书。虽然会为此感到愧疚,但还是静不下心认真学习。”福建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陈瑶(化名)表示:“玩手机可能是潜意识里不想错过一些社交信息,比如群里有新通知了吗?好友联系我了吗?或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大脑处于疲劳的状态时,会给自己心理暗示:让我放松一会儿再开始学习。”

除了手机之外,自习场所及自习环境也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近85%的同学认为,在宿舍学习往往比在图书馆学习的效率要低得多。图书馆为同学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周围同学自觉与自律的带动作用。
  福州大学的一些学院以组织晚自习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学习,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自习环境。记者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的自习效率大致成正态分布,在晚自习的3小时内,认为自己的有效利用时间为 45-90 分钟的占总人数的44.2%;认为有效学习时间为135-180分钟的,仅占总人数的7.1%。
  为何进行集体学习的晚自习,学习效率依然有限?不少同学表示,经过白天紧凑的课程之后,晚间容易感到疲惫,加上晚饭后容易感到困倦,自习时往往不能快速进入状态。

思考:自修变味成“自休”?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软件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大数据支撑下的用户粘性也越来越强。在自习时,通过手机“开小差”的同学往往在打开一个软件后又忍不住打开另外一个,自习的时间就是这么慢慢浪费掉的。

  为了更专注学习,有些同学选择不带手机去自习,把自己和网络世界的连接全部拔除之后再走进自习室。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带手机确实需要勇气:没法用手机付款、没法叫外卖、没法与他人及时联系……

学校也采取了多种“断网”方式,希望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例如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特地为学生准备了手机袋,课前交手机已成为一个例行动作。然而,对于已经推行了“无手机课堂”的紫金矿业学院,仍有一部分同学表示,他们并不认为单纯依靠实行“无手机课堂”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机械学院的一位辅导员向记者表示,学院亦曾开展无手机课堂的活动,在期末时还制定了学习成长计划,但是收效因人而异。
  外国语学院的袁平华教授在谈到“无手机课堂”时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学会约束和控制自我。大学生是成年人,大学是自由的环境,应当‘疏’ 而不是 ‘堵’,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福州大学法学院段晓彦副教授从目标定位的角度对自习“划水”的现象给出了解释:“高中的时候追求标准答案,而大学期间,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学习。”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把学习目标定在不挂科,就容易放松自我要求,出现自习“划水”的现象。

改变:仪式感、执行力的统一

实际上,手机不尽然是“恶虎猛兽”。微博上存在一个名为“SA”的超级话题,SA为study account的缩写,这是一个学习打卡的圈子,博主们在超话里晒出学习笔记,分享学习经验,记录学习过程,以此互相鼓励。不可否认,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小伙伴,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热爱学习的朋友监督自己、共同进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措施。但一位参与打卡的同学告诉记者:“在SA圈打卡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不可或缺,但提高学习效率更需要执行力。”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8级的赵雅雯同学告诉记者:“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自习时我通常选择把手机放在书包,调成静音。自习座位的挑选也是关键,我会尽量离那些看电脑、玩手机的同学远一点。”“应让学生学会更理性、合理地处理课堂与手机使用的关系。”袁平华教授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寓教于乐,要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其实正如不少同学在调查问卷中的态度所表现的,影响自习效率最大的因素是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强,在这样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自习效率颇为难事。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如段晓彦副教授所言:“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坚持、能吃苦。最开始可能会觉得进入高效率的学习状态非常难,但是要尽可能想办法抵制住那种沮丧和枯燥。坚持下去,就会慢慢地掌握其中的门道。当你进入状态之后,就不觉得高效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它会慢慢成为你进入自习室后的习惯。”



作者:学生记者 谢惠菜 胡宗媛 李文强

原文见《福州大学报》第795期第3版(2020年12月30日编印)


上一篇:【观察】外国语学院:培养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 从课程思政破题

下一篇:乘风破浪:多视角感受校运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