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热文排行

编者按:受闰九月影响,今年春节时间比去年足足晚了19天,大学生们迎来了38年来最长的一次寒假,堪称“史上最长寒假”。面对这一“史上最长寒假”,大学生们是如何度过的?是宅在家里,还是聚会应酬?是无忧无虑,还是夹杂着成长的烦恼?请看本报学生记者的调查。

 

关键词一:聚会

寒假期间,除了陪伴父母,当然还要见见旧时的伙伴们。曾经,我们并肩作战,如今,我们各奔东西,联系彼此的,是那浓浓的同学情。

 

绿色聚会新形式

 

“哇!绝杀!”惊叹声在篮球场上响起。一场期待已久的篮球赛,一次别开生面的同学聚会。据经管学院的小洪介绍:福建省同安一中的校友,今年举行了一场形神兼备的同学聚会,以班级为小组,相聚于球场。曾经寒窗共读的同学现在是球场上的最佳拍档,同学再一次聚到了一起,像以前高中时代一样,有可以共同为之兴奋努力的事。

“以前聚会的形式说实在的很无聊,大声呐喊加油助威多好呀!顺便动一动,锻炼身体,减减肥。”小洪高中的同学郑雅倩听闻篮球聚会后如是说。

 

匆匆那年齐感慨

 

高中毕业,曾经的亲密好友各奔东西,关系难免有所疏远,但联系大家的毕竟是以前那些相处的日子,很多以前的趣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了。2013级人文学院中文系的黎志敏感叹,同学之间闹过的别扭,开过的玩笑,看过的电影,打过的小抄等等,回想起来,数不胜数。“现在的新奇和过去的甜蜜,都弥足珍贵。”

来自经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张奕丹同学回想起,第一次返乡聚会,多数人聊的内容是大家上大学后的近况。当中,有几个同学去了军校,大家便围绕着军旅生活开始介绍各种装备武器,“各种高大上,当然偶尔也会挖出些以往的爆点来调侃。”

电气学院的小阮感受最深的则是同学聊起的北方大澡堂,“一些女生一开始都害羞得不行,后来也都习惯了,不过想想还是蛮有趣。”

那个夏天,匆匆别过,这个冬天,匆匆一聚,即使天各一方,往昔之间,“知道老同学在做什么,经历过什么,也分享彼此的经历,许多玩笑话,道出的却是内心最真的友谊。”2014级材料学院的翁艺超同学感慨。他认为老同学聚会是一个平台,让几颗不安的心找到温暖的港湾。

 

难舍难分故友情

 

“上了大学三年,大家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大四毕业以后都各奔东西了,对于现在的每一次聚会而言,大家往往都是当作和这些同学的最后一次聚会来看待的。”已是大三的邓人齐同学说道,“以前总想着,一会下课了我要和这个同学去哪玩,晚上我要和谁去晚自习,很多事情总是历历在目,但是现在再也回不去了。”

来自经管学院的黎志敏同学觉得,聚会的必要性就像回家过年一样。回家过年联系的是家人间的情感,聚会也在联系同学间的感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对于特别挂念的那些人,心中还是特别盼望能与他们“花前月下”诉尽衷肠,黎志敏表示,“和特别想见的人是无所谓热情有没有减退的。”(学生记者  许晓鑫 陈莹晶 刘伟明 洪雅暖)

 

关键词二:重游母校

感受过大学的新鲜,却难以忘怀对高中的旧念。在假期的闲暇时光里,不少同学选择重返高中母校,去看看那个记载青春岁月的地方,道一声好久不见。

 

宣讲:分享经历,传递希望

 

高校的寒假伊始,不少高中还处于期末状态。有些大学生接到高中母校的邀请,返校进行宣讲或经验交流会,以此激励高三学生们的斗志。

“一放假我就开始在为宣讲做准备。”人文学院的苏昕(化名)很早就接到高中班主任返校宣讲的邀请。在她眼里,宣讲对高三学生的激励性非同小可。她表示正是当初学长学姐们激励的力量,着实让她“逆袭”了一回。

大学生受邀返校,除了激励学弟学妹们,更多的是分享自己曾经的备考经验。“一直很期待自己能够成为学长学姐来传授学习经验,挺激动的。也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起到一点作用。”经管学院孙萌的期待如今变成了现实。在交流会上,她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语文学习经验,督促学弟学妹们做好平时积累,也不忘勉励大家:“有信心就能打好这一仗。”

经验的交流并非大学生的“独角戏”。高三党们与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感受。某高三学生林晓喻表示:“学长学姐们的宣讲给了我对大学的憧憬,激励我更好地去学习。”而经管学院的蔡贝贝就感慨道:“真佩服自己当初能够日复一日地读着晦涩难懂的书而不觉厌倦。”

 

怀念:匆匆那年,记忆犹新

 

“我回来了,谢谢你们都还在。”寒假第三天,沈青(化名)就在朋友圈贴上了母校的标志性建筑。引得一群校友纷纷热传,感慨:“好久不见。”

校服、校徽,是高中校园独特的回忆。适逢高中期末复习时期,穿上校服,混进母校,也成了不少人缅怀高中岁月的方式。

大学校园虽然开阔了视野,却在无意间也把高中亲密的距离拉长。林恒感慨:“在福大上课的时候座位是随意坐的,有些课程还不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回到宿舍大家大都呆在宿舍里,往来较少。虽然班级里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但是,相比高中时期,大家还是渐渐地互相疏远了。”

法学院的王鑫(化名)高中时代最喜欢的就是约上几个好友,一起流连于学校周围的小吃摊,再去操场打打球。小吃、打球,成了他们兄弟间高考最温馨的回忆。

“高三复习紧张,小吃摊就成了晚饭供源。晚自习后大家通常也留得很晚,所以大家又去外面的小吃摊吃吃夜宵,喝喝酒、聊聊天。” 王鑫回忆着高中时代,“男生有时候体育课打球打着打着就忘了去上下一节课。”他表示现在大学依然会和朋友吃夜宵、聊天、打球,但是环境变了,心境也变了。“现在当然比较安逸,以前比较紧张,但正是那样,记忆更深刻,更觉得有乐趣。”

回忆是美好的,所以大家愿意去回忆、去重温。母校则是回忆的源始。返校热由此被带动。

 

感恩:感念恩师,感谢有你

 

重返母校,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拜访以前的老师。正是老师的辛苦教育把我们送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当时学弟学妹们在考试,我们从后门口张望,她看见了我们,就从前门出来了,我们都很激动,然后就抱在一起了。”人文学院的田野清楚地记得返校时老师的第一句话是“你俩终于来了,真的好久没见了。”

交谈中老师也询问他们在福建饮食是否习惯、天气如何之类的寒暄话题。虽然只是简单的问题,但是田野表示:“我能感受得到她的关心,像以前一样,心里很温暖。”

林颖回学校一见到恩师便被他惹得哭笑不得。“他说我晒黑了又变胖了,真是不改毒舌本性。”林颖佯装生气地抱怨着,但掩饰不住的笑意出卖了她。

师生毕业后的再次见面,减少了过往的一些尴尬,而增添了回忆的一份温暖。就像田野所说:“回一趟学校看看老师花不了什么时间,也没有尴尬,老师始终是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学生,不论过了多久,可能很多年后,回家看到学校,看到老师,我还是会记得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尽管母校是个抽象的字眼,但大家以实际行动诉说着对它的热爱,怀念着自己的青葱岁月。无论是届届传承的宣讲,是故地重游的感慨,还是拜访恩师的感恩,都在道着一声声对母校深藏在心的思念,好久不见。

(学生记者    姚蕾  蔡舒戎  毛伊芳  许登歆)

 

关键词三:恋爱拷问

春节期间,网友评出了“过年三大怕”——工作、恋爱、考试。春节回家期间,难免会被亲朋好友询问相关事情。身为大学生,“催恋爱”也成了春节“关键词”。

 

“单身汪”多  家长忙催恋爱列条件

 

在记者发出的130份问卷中,85.38%的受访者处于单身。因此,恋爱问题也成了不少学生要面临的“春节拷问”。

经管学院的陈颖(化名)现在已经大三了,在被问到寒假回家是否被“催恋爱”时,她笑着说道:“大学以前回到家父母亲戚会问在学校学习怎么样,上了大学多数人一见面就问‘找对象了没’。”父母除了交代好好学习以外总会不忘提醒一句:“要多留意找个‘好的’,不要当剩女。”

不仅是父母亲戚,甚至在走访恩师时有时也不免遭此拷问。陈颖想到回母校看老师时的谈话,“老师建议我们恋爱,虽然都知道大学里恋爱很正常,但此话从当年一直阻止我们恋爱的老师口中说出来还是有点震惊。”

“在聚会上,高三时的同桌带着男友出现并催着我也去找一个,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来回应。”看到很多朋友同学出双入对,这也让她有想找个男朋友的想法。家长的“恋爱催促”和朋友的“恋爱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陈颖心里也产生了“该谈恋爱了”的想法。

大二的汤宁同学则表示父母不建议大学谈恋爱,“他们觉得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到时候还是无法走到一起。而且大学谈恋爱可能会影响学业。”据了解,21.25%的家长和汤同学父母想法一致,建议学业结束后再谈恋爱。“谈恋爱会耽误学习”、“害怕对方不够好”、“担心年纪小不懂得负责任”等都是父母反对孩子大学谈恋爱的原因。

厦门大学的张丽同学则表示,父母的意见是“大学要好好读书,谈恋爱的话要找对自己好的人。”她的父母甚至连另一半的条件都已经罗列清楚:一是要本省人,这样离父母近才能放心;二是不能比自己大六岁。据了解,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传统想法,张同学表示这个条件是家族传统,虽然看起来无法理解,但是自己会尽量听父母的,不让他们操心。

据调查,51.54%的家长在寒假期间会谈及孩子恋爱问题,普遍直接提问有无男女朋友,基本上是属于常规的亲子谈话。学生对于家长此举也表示谅解,父母逐渐上了年纪,更加希望看到孩子有人照顾,感情生活圆满。

 

不少学生对催恋爱表示谅解

 

对于未来的感情状态,在调查的130人中,67人表示不会刻意去追求什么,如果遇见好的自己也会很勇敢的去脱单。“顺其自然方能水到渠成”,一位受访者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恋爱观,也说出了多数同学的心声。

大二的吴雪同学描述到大学的变化:“以前是觉得大学是一个自由的恋爱圣地。”但是经过一学年之后,她表示,并不是不想谈恋爱,只是没有遇见合适的人。“这种事家里人催,但是没缘分也没办法。”她把自己的恋爱想法总结为“随缘”二字。

虽然父母经常会谈及恋爱问题,但是大二的小叶却不把它当做“催恋爱”。寒假回家,父亲在吃饭时提到想要抱孙子了,让他们趁早结婚父母可以帮忙带孩子。他和年纪相仿的哥哥面面相觑,也只是以学习为由含糊应答,父亲也并没有深究。他并没有将父亲这种谈话当成催促,只是当成普通的聊天。他表示,父母也有一定的年纪,有这些想法很正常。“父亲说希望有个人能照顾我,能有一份稳定的感情。”

但是,小叶的父母也懂得恋爱问题要顺其自然,并不过多介入。小叶笑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关心孩子的恋爱问题,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希望孩子幸福,自己很能体谅。

在问卷里,受访者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当了父母会不会催促孩子恋爱结婚?其中,83.6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催促孩子,会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尽力支持他(她)的决定。

 

该催?不该催?

大学生被催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出现一些“租个女友回家过年”的现象,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么,家长们的“催恋爱”是否该节制些呢?

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许世梅老师表示,家长催恋爱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父母越来越开明,为大学生的恋爱和结婚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少走弯路。她也为大学生恋爱提出了建议,她认为大学生恋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过希望大学生要谈有“目的”的恋爱,就是把恋爱当做是自我成长和反馈的过程,在恋爱中学会爱和被爱。(学生记者    张惠敏 杨芷媛 刘剑威)

上一篇:Duang,这些开学综合症,你有吗?

下一篇:初遇福大这半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