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月大约花多少钱啊?”这对已是大二的肖同学来说是一个很突然的问题,“真的不太知道,每次只要没钱了就会去取。”“那你是怎么样规划自己生活费的?”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肖同学不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真的没想过。”肖同学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每个月各自有着3000月以上的工资,而肖同学生活费不是按月算的,只要是没有钱,父母就会把钱打过来。“计划性差、理财观念不强、理财手段单一。”在接触过很多学生后,管理学院的陈朝晖老师这样说到大学生的理财现状。
在记者的走访中,和肖同学有同样情况的并不在少数,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了一些校园“账单客”。人文学院大一的李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她来自一个比较发达的城市,父母均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家庭条件比较好,但受到父母节俭意识的影响,她总是尽可能地计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一个绿色封皮的笔记本,小巧便携。里面是每日花销的记录,例如“3月12日,早餐 2元,午餐 5元,晚餐3.5元 请同学吃东西 8元”简单明了;但账目也有很多很杂的时候,比如“10月26日,早餐 2.5元,午餐 5元 晚餐4.5元,买鞋25元,文具20元,鞋19.8元,裤袜10元,桔子 2元”。但基本上看来,李同学还是比较有理财意识和计划的。
“习惯了也不觉得麻烦了。” 面对很多人的疑问李同学这样回答道。这项看似繁琐的记账工程是李同学从去年九月进入大学时开始的,并一直坚持到现在,“记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最近的开销,如果某一天感觉花的太多了,之后的几天都会有意识地控制一下自己的支出尽量达到平衡。”李同学记账本上的每日小结虽有高有低,但都控制在一个很小的区间内。除了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开支外,这个小账本也成了一个有力的证明。李同学已经把开学到现在的账单发给她的妈妈,让家里明白自己没有乱花钱、让家长对自己放心的同时蕴含的潜台词就是“妈,你该给我寄钱了”。
李同学的行为不仅感染了宿舍的人,使她们每个人都成了账单客,也感染了班级里的很多同学。听过李同学记账的故事后,同班级的王同学也开始了自己的记账生活,并表示自己也要像李同学一样将记账进行到底,“这样我就可以控制一下自己的支出方向了,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坚持精神。”
同班的林同学虽然没有将记账本当做换取生活费的凭证,却从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财漏洞——零食支出,比如去年11月2日的账单,“11月2日,早餐2元,午餐4元,晚餐2元,薯片2.5元,八宝粥2.8元,手巾纸2.2元,三角脆(零食)1元,香蕉2元,舍费20元”“其实很多钱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比如那6.3元的零食就不一定非要买。”事后林同学自己说,“一个月总结之后再看一下发现每月800的生活费里竟然有200左右是花在了买零食上,如果把这部分节省下来会给家里减轻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会给自己很大的自由空间,比如说买自己想要的衣服或者书籍时就不用再额外向家里要钱了。”
“由于大学生的开销能力往往取决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理财的金额一般也不会太大,所以“账单客”的作法已经是非常好的一种理财技巧了。他们并不需要企业那样的财务管理手段,因此能做到‘合理开支、月有结余’就好。”对于“账单客”,管理学院的蔡胜军老师这样谈道,而已是大三的何同学曾经也是一名“账单客”。上了大学后,何同学突然多了很多自由支配的钱,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困惑,没有理财经验的何同学不知怎样处理,“看过一些名人记账的故事后,所以决定尝试一下(记账)。”步入大学的何同学开始了自己的记账生活,虽然只坚持了两个月,但那两个月养成的理财观念还是影响着他现在的生活。“前一阵突然发现自己花了钱有点多,就自己想了一下,按照原来的习惯根本不会有有这么多”,通过仔细回想,何同学发现最近的聚餐和年级活动花去了自己不少钱,“这样以后就会在这些方面注意一下”。“大学初的记账生活让我的大学生活受益匪浅。”何同学这样感慨道。
当我们在大学遇到理财危机或者正为理财烦恼时,“账单客”正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我的理财我做主。
福州大学 蔡凯伟 李燕
刊于《福州大学报》第652期三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