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伴随着奶奶镰刀采茶发出的沙沙声,我在青葱的茶园里漫游。碧净的天穹之下,鸟语花香,树木丰茂。那时的故乡在我眼中是茶香弥漫、朴实清新的自然,虽无都市的繁华,但有小镇的安逸闲暇。
今年我二十岁,是故乡同我一道成长。儿时我曾辗转三间小学,一年级时,我的小学是一座加长加宽版的“四合院”,一道长廊便容纳了一至六年级的班级,每个年纪各自一班整齐分布,平均二十人的班级也显得满满当当,儿童欢愉的打闹声里满含纯真的稚嫩与快乐。
二年级,应政府的号召,旧小学摇身一变,成为了村委会,而我则迁到了所属乡的中心小学。一座五层高的教学楼代替了往日的“四合院”,也有属于它自己的操场和体育设施。我的眼界也随着学校的改变而变宽了,身边的同学也仿佛变得更“厉害”、更“优秀”,老师相比以往也更严格或更有一套教学方法。
五年级,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我的家乡建立起了一座县级小学。我们举校搬迁,与其他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来到了更大的校园。那里不再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教学楼,而是由红白砖精心筑起的崭新又高大的建筑群,操场有了属于它自己的红色橡胶跑道,足球场也绿草如茵。各个学科有了专门的教室,画室里摆着各种洁白严肃的石膏像;音乐教室里充斥了曼妙的琴声与歌声;实验室里尽是玻璃仪器与不知名的溶液……我们像几只蝴蝶,从几多花间辗转到了一座巨大花园,在漫天的花香与精致花瓣间飞舞、成长。
转眼于日常生活,小时候的“商业中心”是一个十字街道,路口四周有几架小推车贩卖着早餐糕点,再远些,又有一处菜市,琳琅满目的碧绿的青菜、紫亮的茄子、土黄敦厚的土豆……数不胜数。超市在那时的我眼里是巨大的,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有。爷爷常领着年幼的我上街玩耍,夏季给我买冰淇淋,冬季给我买热番薯。那是快乐无比的时光。
后来万达商场在几个月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地而起,商业中心也由原来的街道转到了真正的大商场,那里面没有讨价还价、没有叽叽喳喳,有的是成年人的奔走与忙碌、是年轻人的精致与奢华。在晚上,那原来是一片路灯也难以照亮的平原,后来它变成了明亮如昼的不夜城。不知是商场带动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还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在带动着商业的繁荣,但结果是肯定: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不仅是教育和商业,甚至是旅游业也在几年间渐渐发展。旧时的茶园大片的从茶农的手中脱离,穿上了金缕衣,变成了旅游景区的一处美丽风景,那一丛丛的矮小茶灌木不再是单纯的用于茶叶生产,而是作为家乡茶文化的华丽地标。本来无人问津的山野身处,渐渐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漫山遍野的不再只有野花野草,也有人工灌溉的温室花卉,各有千秋,引人入胜。奶奶无法再带着我采摘茶叶了,但我和那一丛茶叶都会记得旧日的培育与成长,肩负着另一种任务一直往前。
今年我二十岁,是故乡同我一道成长。年轻的我丈量的土地还不够宽广,无法踏遍中国的每一寸山河,但在故乡的温柔养育下,我无时不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的丰富多彩与稳步发展。
也许这样说更为妥当:是国家在滋养着我们的故乡,而故乡也毫无保留地养育着我们。
今年我二十岁,是故乡同我一道成长,但如今我却不得不离开它,放眼于更大的世界。
现在我们是在异乡学校奋笔疾书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又或许我们是不曾离开中国这一伟大故乡的千千万万的人民。成长让我们离开某一城市,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欣赏各地更美的风景。
一代人有一代人眼中的美景,纵然世界在不停变化,脚下的征程不曾停下步伐。有一个值得惦记的故乡,似近似远,如此,甚好。
(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