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热文排行

2023年9月18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全部赛程在贵州大学圆满落幕,此次,该赛道共吸引全国近2000个项目参与,竞争尤为激烈。

以陈楠为队长的七位成员在电气学院黄捷和陈宇韬两位导师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了中国船舶集团的发榜难题,取得了“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福州大学在这一赛道上零的突破。队长陈楠和主力队员陈培武接受了此次专访,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是偶然也是必然,“一路闯关还算顺利”

三月底企业发榜以后,团队很快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选题,陈楠率先开始了前期的程序代码编写。暑假期间,他们仍留在学校积极备赛;八月底,经过多轮调试,代码总算可以正常运行,接下来的项目重点就是提高五个主要指标的精确度。然而,其中的“避免碰撞”指标在初赛中表现不佳,只好继续调整和优化。“那段时间在放弃和不放弃之间挣扎,还好后面坚持下来了,复赛的时候,这个指标拿到了满分。”克服了最大的障碍,更加坚定他们冲刺好名次的信心。

团队参与的赛题评分由两部分成绩构成:临场代码测试和路演答辩。陈培武表示,“代码测试环节出乎想象的顺利,我们比很多强校都完成得更迅速,观 察到这点,也给我们积攒了不少信心。”

复赛和擂台赛都定在贵州大学举办。每次赶赴贵阳前,他们就先在校内开始紧锣密鼓的路演准备,代码的重新调试、PPT的优化、答辩稿的修改……这段时间,熬夜是他们的常态。

在初赛时,他们并未预设自己能取得的奖次,但一路闯关到擂台赛,优异的成绩其实在前期的辛苦付出里有迹可循:陈楠“之前好不容易增重二十斤,比赛最忙的阶段一下子掉了十斤”;团队成员每天到实验室报道,不厌其烦地调试代码;自己创造仿真环境,翻遍了所有器材找到一辆满足条件的无人小车……这些实打实的努力构成了他们与清华大学、哈工大等名校同台竞技的底气。

好名次的背后,“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全力托举”

陈楠和陈培武两人相识于本科时期,研究生阶段又进入同一个实验室,成为了师兄弟关系,两人默契更甚从前。在生活中是相约打球的好搭子,比赛中更是值得信赖的好伙伴,两人并肩亲历了这次赛事的全过程。陈楠分享了一个细节:比赛到了最后的白热化阶段,各大高校同台竞技,“擂台赛在获得特等奖的五支队伍中展开,当时有一个对手提问环节,我站在台上其实有点紧张,大脑几乎一片空白的时候,是培武及时地顶住了压力。”说到这里,两个人相视一笑,“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比赛的关键一环。”

采访过程中,除了奖项单上导师和成员的名字,陈楠和陈培武还提到了许多提供过帮助的团队和人名。电气学院的许海燕老师随队赴贵阳参赛;吴靖同学熬了几个大夜为答辩PPT做深度优化;校团委为参赛团队的讲稿和路演提供专题培训;科创部的谢老师和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参赛队员们能够专注于赛事;落地贵阳后,当地校友会对队员们进行亲切的接待和交流……

挑战杯赛事素有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群像的力量正是此次“出征”凯旋而归的缩影。

机制渐趋完善,“有机会希望有更多尝试”

挑战杯赛事的比赛周期比较长,队员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擂台赛结束后,未等最终成绩公布,同去贵阳的几个人终于卸下了满身压力,痛快地聚餐到深夜。当问及这半年来最深的感受,两位同学幽默地表示“比赛过程就是痛痛痛痛,然后才是快乐”,“当然,最后回过头来看,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陈楠补充道。

赛程结束后,队员们又回归了各自的学业科研,2021级的陈楠也已确定毕业后的去向,“比赛是我求职时的一块敲门砖,能为简历增色不少。”

目前,学院和学校都开设了一系列活动来鼓励更多师生参与比赛,同时继续完善各类保障、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两位同学也分享了他们的参赛心得,陈楠:“在研究生阶段,大家的课题任务繁重。如果在完成课题之外仍有余力的话,尝试参加一些比赛,实现以赛促学,以学练赛一举两得的结果。”陈培武表示,“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有想法就去实践,勇于踏出第一步。”他建议同学们主动联系老师,加强沟通。除此之外,可以跨学院组队,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开阔视野,各施所长。(824-4)

20240531团队合影.jpg

团队在比赛现场

上一篇:【专访】砥砺方惜机遇 躬行方有所获——访化学学院“挑战杯” 全国特等奖团队

下一篇:【专访】应时所需献所学 破新括羽勇夺魁——访物信学院“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团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