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原创 » 正文

校园原创:

缅怀张孤梅书记

发布日期: 2018-10-11    作者: 本站编辑    阅读:

    1958年福建省省委书记叶飞高瞻远瞩,针对福建省只依靠农业的单一经济结构这种情况,决心创办一所工业大学——福州大学,题词“福建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并聘请他的老部下张孤梅来担任福州大学筹备处主任,而后又委任他担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张孤梅书记一到任就向福州大学党员干部和师生提出要以延安抗大精神武装头脑、以延安抗大为榜样创建福州大学的要求。他根据建校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和全校师生大会,用抗大的精神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统一思想。那时候福州大学既没有教学楼更没有大礼堂,全校师生大会就在而今福大至诚学院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举行。按照各系划分的区域每人自带凳子列队而坐。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不论是日晒还是雨淋,大家都全神贯注聆听,从不迟到早退,都被张孤梅书记精辟的哲理、生动的口才和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所折服。每次听完张孤梅书记的报告,大家都心潮澎湃、干劲倍增地去迎接下一场新的战斗。
  为了加快校区内的教学楼的建设,张孤梅书记组织全校师生每周一个下午的建校义
务劳动,并带头率领校机关干部参加。学校当时没有实验室,他号召大家学习抗大“走出去”的方针,到有条件的地方去做实验。电机系的电工学和电机学实验课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徒步走一个多小时到福建机电学校实验室进行,清晨出发傍晚归来。发电和配电实训课到位于台江第六码头的福州发电厂,师生自行携带行李,上课和食宿都在发电厂,一去就是一个礼拜。
  初到福大工作时,8个年轻教师挤住在不到50平米的学生集体宿舍,厕所和浴室是共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与之前工作的清华大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张孤梅书记敏感地察觉到我的情绪,约我在星期天到他家面谈。我按时找到他在鼓楼区西洪路49号的民宅住家,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一个大约60多平米的前后两间屋,既是家里老少的居室又是张孤梅书记在家的办公室,房门口的小天井摆了个蜂窝煤灶和一张圆桌就是厨房和客厅,张书记与我交谈就在小天井进行。见到此景我原有的埋怨情绪顷刻烟消云散。
  六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粮食供应紧张,大学生每人每月粮食定量30斤、教师28
斤,鱼肉每月每人各4两。人们都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中度日。张孤梅书记为了保证学校食堂能够按照每人每餐的粮食定量吃到肚子中,他会不定时地到食堂检查监督,并指令校学生科每天轮流安排两位学生到食堂监厨。
  当时学校只有一个在农田上用竹棚临时搭盖的食堂,如果天公不作美下场大雨,食堂就会一片汪洋,人人都要赤脚站立在水中就餐。每逢这时,我们就会看到站在雨中食堂门口迎接师生前来用餐的张孤梅书记。
  虽然当年食物匮乏,张孤梅书记仍坚持要求师生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他号召全校师生要加强体育锻炼,指示校长办公室组织师生自己动手用食堂烧过的煤渣铺设运动场的跑道。责令校团委组织开展各种球类比赛和歌咏舞蹈活动。每周周末在学校操场放映一场电影,让师生度过一个愉悦的周末。
  张孤梅书记深知建立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教育的保证。由于任务紧迫他向校党委提出:“先请菩萨、先招和尚后建庙”,同时他大胆地打破当时选用干部存在的“极左路线”,派人到清华大学等名校破格聘用教学优秀的教师。同时学校有计划地选派年轻
教师到全国名校进修提高业务能力。在录取新生标准上也要求择优录取优秀考生。正因为张孤梅书记抓住了优质教师和优质新生这两个关键,福州大学在简陋的办学条件下,照样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建设人才。
  1966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风暴横扫福州大学,大量优秀教授和校院领导受到所谓“走资派”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游街和批斗。在此时刻,张孤梅书记毅然挺身而出,保护了一大批的干部和优秀学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责任的担当。
  如今,那个在泥泞荒原上带领老一代福大人铲下第一锨土,搭起第一个舞台的老书记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五十年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如今的福州大学已经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在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新一代福大人更应铭记张孤梅书记,传承其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为振兴中华砥砺前行,奋斗不止!
(施能民:福州大学电气学院退休教授,1960年1月从清华大学自动化控制教研室调至福州大学电气系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