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原创 » 正文

校园原创:

穿越时空的思念——追忆李荣华老师

发布日期: 2015-12-29    作者: 骆奋强    阅读: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不知不觉先生离开我们快六年了,每次经过他原来的办公室,我都会驻足一番,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起那张熟悉亲切的脸庞,连同他带给我的点滴回忆!

大一刚进来的第一堂实验室安全教育,就是李老师负责讲解。当时他身穿黑色西装,一进门就冲我们和气地笑了笑,当他利索地脱下西装叠到桌上露出白色衬衣,用犀利地眼神环视台下,我能感受到他那知识分子独特的气质,睿智,平和!那个时候的我们经过炼狱般的高中生活,显得懵懵懂懂,一无所知,李老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略带磁性的声音,一下子便捕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每当他瞥见同学们困惑的眼神时,便又悉心细致地补充了一番。结束之余他给了我们电话号码,叮嘱我们有啥问题可以找他谈,随时欢迎与同学们的交流!当时我便想到了范仲淹的 《严先生祠堂记》 里头那句经典名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李老师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如此美好,以至于从那时起,我便以先生相称,打心眼里认定他是我一辈子的好老师!

我的第一印象没有欺骗我,老师也一直备受学生爱戴。他对学生的态度诚恳随和,很快就让学生跟他打成一片,少了师生间的拘束,多了朋友般的真诚!一个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的副教授,能撇下身段和学生们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他自己也坦言:学生们已经是大人了,有自己的思想,身为老师,应给予他们平等的尊严和坦诚的信任!老师从不辱骂学生,即便是学生做错了事,他也只是耐心地讲道理,他的这份宽容,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自责,也不仅是感动,更是一份激励!

老师的口才很好,当他的口才应用到课堂的讲解时,我们便不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台上的老师慷慨激昂地讲授着,台下的学生凝神注目,生怕不经意走了神”。仿佛这不是在授课,而是在演讲!课堂上的先生“出词气,动容貌,听者任其擒纵”,授课十余载,先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先生所带的实验课亦是如此生动,他总能很好地把握住重点,在常出错的小细节方面也反复提醒,而对实验数据的认真负责更是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求实。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生给予我们更多的是经验方法的传授,甚至是人生哲学的教诲!他的身上闪耀着令人敬仰的光芒!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无处不在,从路上见面的那一缕微笑,到实验室温馨的唠家常,再到电话里头推心置腹的交流分享,他是如此平易近人,以至于我们经常跟他开玩笑。老师不给脸色,不摆架子,想必他那微微凸起的小肚子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有力见证吧!老师对学生们甚是关心,他总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们着想,他说他自己是过来人,学生们其实很苦的,在异地他乡孤身求学,能给予帮助的就应该多帮忙!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先生的言行举止,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素以景仰的德师之范吗?德以身正,师以德尊,言传身教,悉数受之!

老师平日里很忙,因此学院安排我帮他改低年级的作业,每当我把改好的作业交给他时,他总是很感激地向我道声谢谢,并耐心地听我细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竟是如此荣幸,经常得到他的赞许!不仅如此,他还怕我奔波麻烦,就让我在下午上课顺路的情况下送作业给他,而那时他往往正处在午休的阶段,每当我敲门进去后看到他挂着微笑但却略显疲惫的脸庞时,我总是过意不去,他却仿佛看穿我的心事,笑呵呵地说:“你这活闹钟很管用,要不然我估计就睡迟了!”寥寥数语,让我顿受感动!

犹记得得知先生出事的那天晚上,我还在准备着最后一门考试,其间上厕所的途中遇到了一同学,见他一脸深沉,我便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李荣华老师被人捅死了,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怎么可能呢,昨天下午我还跟他打招呼呢,这是谣言吧,这谣言也太恶毒了!”我多么希望他只是跟我开个玩笑,哪怕这玩笑有多么缺德!可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他一字一顿地说这是真的,并进一步向我阐述了事件的经过。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告辞他回到刚才自习的教室的,只记得那时我的眼前都是先生的身影,多么真切,多么自然!泪水不知不觉已经占据了我的眼眶,我用颤抖的双手在复习材料空白的地方写下我的心情:“惊闻噩耗,沉痛自难言。音容点滴浮现,往昔幕幕在眼前。怨苍天,逝了此好人,岂是因果缘?也叹世间变幻,褪去荣华富贵后,只剩沧海桑田。晚风漠漠,稍去哀思片片,系我愁心与君眠。只愿来世,再续师生缘!”而那一晚,平素很少失眠的我竟也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早就有好多女同学因为这事哭得眼都肿了!

先生的葬礼是在学校放假后的几天才进行的,其实我很想参加,但由于各种原因,我错过了,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是我大学期间最大的遗憾!听同学们说,先生的葬礼很是热闹,老师学生去了一大堆,我能想象当时的场景该是多么悲伤肃穆!一个如此受人爱戴的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教导着学生们做人的真谛,他也因此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陶渊明诗云:“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范成大亦言:“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或许无法拥有五柳先生的豁达与石湖居士的洒脱,但对于先生的离去,除了深深的思念,我想我更应该保有对先生的那份感激,时刻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做出好成绩,希望他在天堂能欣慰地看到他的学生们正传承着他的真与善、和与美,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