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原创 » 正文

校园原创:

【时评】运动饮食需“对症”

发布日期: 2014-11-25    作者: 聂珮玲    阅读:

   测量运动员水平要从两个方向,一是平时锻炼强度,另一方面则是饮食搭配。调查显示,85.4%的学生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只有14.6%的学生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男生为13.1%,女生为18.0% 。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缺乏平衡饮食的意识和营养学的基本知识。

一套完整的营养计划囊括了许多点,在家里三餐无忧,基本是爸妈迎合自己的口味变换菜色的在校学生对于营养搭配并没有太多关注。每个人面对高负荷的运动项目,一旦无法妥善处理好自己身体每日所需,它就会通过多种警报预示以表示“不满”。

即便为了应对为期两天的运动会部分同学还是有作出一些改变,口味偏淡的人需多吃富含高蛋白的肉类,长跑运动员受学长嘱托可通过摄入牛肉增强脚力,而经历校运会后,同学们仍普遍感受到自己身体机能不如高中时状态好。

其实从运动会的本意来讲,最关键的是促进大家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归。许多同学可以做到比赛前进行体能训练的突击,却忽视在日常餐饮上也要取舍有道。脱离运动会,他们更愿意生活在外卖时代,即便知道那是地沟油也觉得不会不能接受的。这还只是个缩影,据多个信息源显示现当代青年学生的饮食科普状况堪忧:大学生中能够保证三餐规律的仅有33.9%,只有24.2%的学生从不错过一顿正餐,50.4%的人饮食规律受心情好坏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诸多答案中,不规律的就餐习惯和不科学的食物摄入无疑是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两大公害。

基本趋势依旧是深谙营养学知识的人从一个大的群体不断衰减,“君子远庖厨”误打误撞地成为新青年们不进厨房的标榜和自我安慰。可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部分在校运会期间按制定的营养计划执行的人,与其说是改变了自己身体状况不如说是恢复,但我们应该避免这次“恢复”只是短暂的出现。

大学生要树立营养自觉的观念。养生意识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它不该在20岁左右的年龄层出现断裂。倘若身体屡出故障,学习和社会实践交际都会变得吃力,大学生活的正常开展亦会受到阻碍。食物并不是中国人的包袱,为了新一代青年最基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我们更需要对营养知识重视起来。某种程度来说,吃得营养,吃得养生,两者并不矛盾,只看你自己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