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原创 » 正文

校园原创:

难忘的军旅生活

发布日期: 2009-10-14    作者: 郑发琛    阅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甲子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看到国家日益强盛,军队日益强大,想起自己曾经在那特殊的年代,投笔从戎,保卫祖国,心里就会掠过一阵轻轻的欣慰。


  1961年秋季,我在福州机电学校念书,正值国家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是年,退守台湾的蒋军在台北成立 “国光作业室”,制订反攻大陆的作战计划———“国光计划”,妄图乘机对大陆进行军事反攻,海峡两岸的对垒骤然紧张起来。中央决定从大中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 (主要是学生)征集兵员,补充到前线各部队,准备打仗。


  学校作了大会动员,会后我立即报名,经体检合格,应征入伍到霞浦守备部队。


  由于情况紧急,加上前线部队兵员严重短缺,新补充的兵员未经集中训练,就直接补充到战斗连队,投入到紧张的战前训练。我们部队驻地在海边、海岛,夜里还要在海岸线上巡逻,天天累得筋疲力尽。想到不久就能参战,我们始终坚持着,直练到实弹射击子弹穿过靶心,手榴弹投掷达到及格线30米以上,各项训练考核结果合格。


  半年后,我调到团部电影组任放映员,先到军区电影放映训练队学习三个月。然而,一个月后因蒋军要大举 “反攻大陆”,并且是从福建沿海登陆,福州军区首当其冲,前线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训练队停办,所有人员立即返回原部队,准备打仗。部队为全体官兵发了临时组织关系证、行政关系证和一块七尺龙头白布,以便战斗打响后受伤或“光荣”时使用。由于我军准备充分,指战员斗志昂扬,决心消灭敢于来犯之敌,海峡那一边的蒋军觉得已丧失 “制海优势”,放弃了 “反攻大陆”的妄想,历时一个月的紧急战备结束了。


  当时,前线部队的生活是清苦的,文化生活更是匮乏。军营里 “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每个月两次看电影,是最受战士和百姓欢迎的。有一年春节,应驻地西洋岛旁边的小西洋岛群众的要求,电影组专门带了两部影片为他们放映。我们的船还没靠岸,对岸就响起了锣鼓声和鞭炮声,岛上的老百姓已经在岸边迎接我们了。回想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还有 “受宠若惊”的感觉。


  当天晚上,从来没有看过电影的全岛200多名老百姓高兴地聚在一起,在观看电影中欢度春节。电影放映时,一位老依姆突然走到银幕前,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在银幕上不停地摸着,吃惊地问:“看起来有人,怎么摸不着人?还有声音从哪里来的啊?”


  在边防、海岛跑点放映电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那时两岸都在紧张备战,海防前线常常有敌情,我们要背着冲锋枪到部队放映,时刻防备着敌人偷袭。有一次在团直属队放映,上级通报有小股敌人窜到后山上。接到命令,我们立即背起冲锋枪,和战士们一起上山搜索。还有一次到海岛放映电影,第二天却刮起大风,交通船不能来接,我们就待在岛上,和战士们一起抬石头修工事。这样日复一日,六年来我们跑遍东冲半岛及周边的北岛、浮鹰岛、西洋岛。因为当时电影胶卷稀缺,所以我们有时是通霄在边防和各个岛上连续放映,一个晚上经常要放映好几场电影。6年里我们为军民放了近3000场电影。


  1968年春, “文革”武斗趋于平静,我们最后一批城市兵 “解甲归田”。我记得团直属单位全体退伍同志在团部操场集合,响亮的口令过后,团首长含泪说道: “真舍不得你们走,打仗时你们要再来!”我们流着眼泪听着,默默地记着: “祖国需要时,我们一定会再来!”


  现在,海峡两岸双方在反对 “台独”、坚持 “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已经成为两岸双方的重要主张。我们一定可以看到,两岸将以全面加强经济合作为重点,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创和平,共促稳定,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