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校园观察:

【专访】探班“ 毒牙”

发布日期: 2018-06-08    作者: 全媒体中心 学生记者 陈思涵 范翠莺 康淑框    阅读:

在《机器人争霸》的竞技舞台上,他们是默契的团队,出色的操盘手,红极一时的校园牛人。但在各队员看来,他们只有一个最纯粹的身份——“毒牙”背后的工程师。作为参赛成员,机器人争霸夺冠是他们的目标。但作为专业的青年机械工程师,引领机器人竞技文化,将新青年工程师文化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才是他们参赛真正的价值所在。

从历史来看,机器人格斗以一种地下竞技的形式,已经存在了几十年,风靡欧美。而在中国,2016年才首次出现了职业的机器人格斗联赛。如今,机器人格斗从一个被定义为小众圈层的竞技形式正逐步走进大众视野。

早在该节目的发布会上,节目总监制陈伟就表明:“一大批成熟的中国机械师正在迅速崛起,他们渴望着与世界强手对抗的机会”。而“毒牙”战队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机械师的优秀青年代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新青年的力量。

机器人格斗的胜利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机器人本身的设计和质量,一个是操作者的头脑。也正得益于“毒牙”战队出色的专业实力与高超的现场应变力,才有了前文所述的那场无人机精彩绝伦的反击之战。“在场上比拼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更要发现对手的弱点,通过现场操纵以及后期调整来不断取得进步,最终赢得胜利。”队长朱志劲谈到。

勇于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尝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这其实就是以“毒牙”战队的同学们所代表的新青年工程师文化。比起时下流行于年轻群体中的“丧文化”,在对毒牙战队的持续关注中,我们更能听到来自福大学子激情的声音。“酷!好燃!”“帅气,真刺激!”这无疑以一种积极正能量的方式,在高校再掀一股动手实践,勇于创新的新热潮。

当机器人格斗与娱乐产业碰撞,我们该透过娱乐现象发掘本质,真正重要的是“毒牙”背后的工程师以及它的精神内核——积极实践,开拓创新。


不仅仅是“爱玩而已”

在首期节目中,“毒牙”机器人与英国战队“赤焰暴龙”展开了一场恶战。“毒牙”的无人机在遇袭坠落的劣势下,奇迹般地重新起飞,喷出的火焰助燃了赤焰暴龙的可燃气体,并搭配连环暴击,在惊险刺激的格斗中最终成功击败了对手,勇夺中国战队首胜。

而这一切胜利画面的起点,还要回溯到2017年的9月。

那个夏天,海洋学院机械专业的朱志劲偶然间看到了网络平台发布的“机器人招募令”。从小就热爱动手操作模型,并活跃于福州大学机器人协会与航模协会的他,当即联络了志同道合的队友——海洋学院的何文杰以及机械学院的杨凯明一同组队参赛。

三人自幼就热爱动手操作,虽然他们戏称为“就是爱玩而已”,但他们却早已在各级模型竞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何文杰在高二时就取得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梦想号”银牌;在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航空模型竞赛中,朱志劲和杨凯明也都在各自的项目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就这样,一支高水平高凝聚力的战队火速集结。接下来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打造一款攻击性能强劲的格斗机器人。


粉碎和烈焰是对对手的最高致敬

“毒牙”的英文名叫做 ToxicFangs,它诞生于福州大学机电中心三千创客中心。之所以命名为“毒牙”,是团队成员希望它能像锋利有血性的毒牙一样,成为一款攻击性能强劲,武器招数刚猛的格斗机器人。自递交参赛申请以后,三名同学在学校的支持以及专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日夜兼程地开启了他们的机器人制造之旅。“熬夜通宵都是家常便饭,经常累到直接睡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机器人重量有一百多公斤,我们三个人一天来来往往要搬运好几趟。常常只是为了修补一个小零件,就要翻动整个机器人。”“为了全身心投入比赛,许多课程都只能请假,一有空都来不及休息得去补课……”

尽管过程艰辛,但这仍是队员们把爱好升级为技能的修炼过程。从设计修改一张张图纸开始,再到采购,加工,调试,维修,毒牙战队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打造出了以粉碎一切为信条的机器人——毒牙。

该款机器人以出色的攻击力著称,竖转和喷火是它的强劲武器,似怪兽的嘴和象征毒性的绿色外壳则处处彰显霸气。而团队成员更是充分结合在福州大学机器人协会与航模协会历练的双重优势,打造了独特的双子机造型——让无人机和机器人主机完美配合,实现陆空全线制霸,无论在造型还是攻击性能上都艳压全场。而在三位队员看来,目前毒牙的格斗威力已超出了预期,“如果满分是10分,我们一定会为毒牙评12分!” 


(作者:学生记者 陈思涵 范翠莺 康淑框

原文载于《福州大学报》第775期(2018年6月8日编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