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福大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大人物 > 正文

热文排行

一、党员基本情况

蒋开喜,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矿物加工工程系党支部成员。男,1963年8月出生,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福州大学教授。1987.2~2016.4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期间于1990.6~1994.10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有色冶金所获博士学位。兼任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等职务。长期从事有色金属提取冶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在国内外提取冶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主持完成各类国家、行业重点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两次。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有色金属清洁高效提取与综合利用”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二、故事内容

2019年,56岁的蒋开喜离开工作生活了32年的北京,来到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

立德树人 传道授业

“从选择这个行业开始,我就没觉得它苦,但是我也能理解现在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正是因为理解,蒋开喜教授在本科生的课堂上特别注意“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想建设,“在我的教学团队里,思政这块由我主要负责”,他利用自身的经历和在海外求学时的经验将矿业展开来、揉碎了,一点一点告诉学生这个行业是什么,这个专业对国家的战略发展有多么重要,个人如何在这个行业建功立业、大有作为。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学生们现在还不明白我说的这些,但是能够在他们的心里种下这颗种子,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为我们国家的矿业发展做出贡献。”他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在他培养的青年科技队伍中,已有3人次成长为享受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术专家,1人次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称号,15人晋升为正高级技术职称。

为了更好地为矿业行业服务,蒋开喜教授兼任了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这样,他总是能将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上,同时将行业企业一线的需求和痛点难点带回科研团队进行攻关。

在科研攻关中,他坚持将矿山一线技术骨干、紫金矿冶研究院科研人员和福州大学教师组合到一起发挥各自的特长,在保证企业生产不耽误、技改稳步推进的前提下,坚持做好基础研究,并将之作为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在言传身教中传道授业。他告诉青年教师:“只有将科研工作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在他的带动下,矿物加工工程系教师科研热情高涨,2020~2021年全系教师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2021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达7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

他大刀阔斧推动企业改革,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为紫金矿业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殚精竭虑。针对紫金矿业集团的在欧洲并购的铜金矿会产出无法利用的含金黄铁矿,蒋开喜前瞻性地提出了难处理黄金资源开发的全新技术方案,并带领团队就其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攻关,该先进技术即将为紫金集团创造每年1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登高望远 着眼未来

从学生时代蒋开喜就立志投身矿冶行业,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漫漫求学路的艰辛、千百次实验的折磨在他这里都被说成了苦尽甘来的喜悦,骨子里的谦逊和求真养成了他刚正的品格。“在我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从来没有过不懂装懂。我认为,只要方向和原理对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科技工作者就要为行业企业的发展解决技术难题。”正因如此,他上高原、入山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上百家次,其中20多次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也成为业界说话算数、“靠谱”的人。

众所周知,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在深海矿物资源开采的技术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前瞻性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所在,蒋开喜教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前瞻性地将研究的目光投向海洋,开展相关选冶技术的研究,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国家的深海矿产选冶技术发展大大领先于勘探和采矿技术,国际同行与我国的合作也多集中于蒋教授在冶炼技术方面的成就。他从2000年开始受聘为中国大洋协会资源加工利用项目首席科学家。

“科技工作者要瞄准行业企业的风口,解决技术难题,推动行业企业的发展,造福社会。”随着锂电池应用的推广,锂被称为未来的能源金属,而我国的盐湖锂资源开发受制于高镁锂比,分离困难,传统的沉淀法不适用于我国盐湖提锂,萃取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蒋开喜教授针对这一新兴热点,近年来带领团队成功开发高海拔高寒地区厢式萃取选择性锂硼分离提取技术,攻克了萃取设备难题,取代了国外昂贵的离心萃取机。2017年在青海大柴旦建成到目前世界唯一的从盐湖卤水年产高纯氯化锂1万吨的大规模生产线,开创了萃取提锂的技术新门类。该项目获2019年度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初心不改 创新矿冶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短缺、难处理矿比例大,矿业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刚性约束。开发西部矿产资源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矿产资源是大势所趋,但传统的冶炼技术有很多局限性,亟须清洁冶炼技术创新,以加快我国向矿业强国的转变。作为国家矿冶科技领域的技术带头人,蒋开喜和他的科研团队义无反顾,担负起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科技攻关重任。经过30多年的基础理论、新技术和工程化应用3个层面的系统研究,阐明了不同矿物和元素在加压浸出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和作用机理,构建了新的反应体系和过程调控机制,实现了加压浸出安全、清洁、高效、低耗,在铜、锌、镍、钼、砷等复杂难处理资源上实现了大规模技术突破和应用,这终于圆了蒋开喜和他的科研团队的一个梦想,更是圆了我国金属冶炼行业的一个梦想,解决了制约我国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处理提取技术的瓶颈,该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主要技术发明均为国内外首创,6项核心技术均经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4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红土镍矿逆向浸出技术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红土镍矿高温高压浸出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可以说,这项以“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为目标,针对复杂难处理资源的“可控加压浸出技术”取得重大应用突破,并被广泛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有色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处理的科技进步,让我国可控加压浸出技术独步天下。

他在为青年科技人员讲解“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时,生动地说: “就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去取得最大的成绩。但对大多数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又总想着‘付出最少’,如果能事半功倍就达到了目的不是更好。”他不断提醒青年科技人员必须注重用实实在在工程化实践检验创新理论,并根据该原理构建了多个高效反应体系,通过大量科研攻关研究形成多项先进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工程化应用。

在资源综合利用和有色金属提取冶金领域理论创新和工程化转化实践等技术工作中,他提出两段控制电位含镓锗锌精矿加压浸出技术,并在广东丹霞建成国内首家年产10万吨锌加压浸出厂,同时综合利用了伴生的镓锗铅银硫等元素,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很好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指示和“绿色发展”理念。

他是一个高产的科学家,在40多年科研和教学生涯中,蒋开喜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5件,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项。

上一篇:教师风采||学海无涯勤可渡 逐梦科研勇登攀——记国家级青年人才黄兴教授

下一篇:【党员好故事】潜心科研攀高峰 立德树人践初心——记福州大学陈秋水同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