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热文排行

每年的三月到五月,班级风采大赛、雷锋团支部评比、团立项活动评比、话剧大赛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潮水般席卷而来,势不可挡,大学校园随处可见忙碌不停的身影。你是否也已经卷入活动风暴的漩涡之中?是否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忙碌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10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多位在校大学生,结果发现,同样的忙碌,却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是为什么呢?请看——

 

“忙的跟机器一样”

三区文印店里,经管学院2014级陈倩倩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来打印报名表。狭小的店里站满了来打印各种材料的人。“这次打印的是我们院举办的创业就业类活动策划大赛报名表。”说起从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所参加的活动和比赛,她便滔滔不绝,“上周是高数竞赛,上上周是沙盘比赛……”

据发放的108份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84.26%的同学表示忙于各种活动比赛。其中,部门活动占74.07%,各类比赛占67.59%,班级活动占72.34%。大部分同学认为,四、五月期间活动最为频繁。

3月到5月是全校学生活动和竞赛相对集中的时间段。电气学院的刘伟同学向记者展示了几个比较重大的竞赛日程表:4月11日校辩论初赛,4月12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5月17日校机器人比赛。来自数计学院的郑宁同学则表示期间还有ACM和数学建模的竞赛。电气学院的2014级的王旭表示,自己几乎每个晚上都有辩论队内的模拟赛,而赛前的准备工作更为耗时,“各种活动扑面而来,着实感觉忙的跟机器一样!”

化学学院2014级的赵凌也是这忙碌大军中的一员。她在将这次团立项的活动方案保存后,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了下手表,已经快凌晨三点了。不过,她一开始倒没什么怨言。“读大学不就是应该更多地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给自己有充分锻炼的机会吗。”

与很多人一样,赵凌来到大学便抱着这样的念想,竞选班干,报名各种社团部门,然后神采奕奕地奔赴于各种各样的活动现场。由于最初加入的社团部门较多,面对来势汹汹的活动和任务,赵凌一下子手足无措了——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不想放,学院布置的任务不能放。转念一想,听闻大学学业最后一个月抓紧即可轻松过关,赵凌只好先置课业于一旁,将精力都花在活动上。

不过,活动的过度集中导致时间冲突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经管学院2014级郑晶晶同学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本来这周天她要参加职业发展协会举办的行业分析大赛,但是当她打开最近的备忘录时,发现点钞大赛的培训也在周日。没办法,她只能选择参加比赛。至于培训,她就只好让队友去听,回来再告诉她。

 

当活动遇上综测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活动“轰炸”后,赵凌开始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望着镜子里不断加重的眼圈眼袋和桌上期中试卷鲜红的对叉,赵凌开始反思自己这一个多月收获了什么?“似乎除了综测这个冰冷的数字,我就没再收获到什么。”她表示,“基本上只要看到有加综测的活动就会盲目地报名参加。很多组织抓住了同学们的这种心理,在通知醒目的位置写着‘有综测加哦’类似的话,以此来吸引同学的参与,并且屡试不爽。”

为了加综测而“水”各种活动和比赛的情况非常普遍。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同学忙于活动是为了综测。

“不擅长也没关系啊,反正就是为了加综测嘛!”土木学院2013级陈飞临同学表示,他已习惯于参加各种有综测的活动,特别是团体活动,那样他的工作量就会更少。数计学院大一学生林唐校承认,自己会经常参加一些并不擅长的活动或比赛,其他同学都那么积极地参加,自己稍有不慎,综测分数便会被甩下去。来自电气学院的晓林同学就直言不讳:“参加活动就是为了水综测。”因为在上学期的考试中,学业分数排名在年级前50的他,最后因为综测分数不够,没有能够拿到奖学金。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因此,这学期,抱着能“水”一点综测就“水”一点的心态,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的大小活动他几乎都参加了。

土木学院的林芳同学也表示,自己参与活动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去蹭几分综测回来。但逐渐的,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磨练自己,学到了与人社交的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懂得了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最终超过20分的综测,使她顺利地评上了“五四优秀青年”荣誉,并获得了社会工作突出奖学金。“每一项我参与的活动,都会力争取得最好的名次,充分享受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有着相似体验的是她的舍友蔡小媛。上学期,她活跃在各大活动中,但这个学期她选择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虽然综测的确可以拿到不少,但下学期的学业压力比上学期大多了。”面对高等数学以及纷至沓来的专业课,各种的活动,她就显得不再那么感兴趣了。

不过,仍有53.7%的同学希望通过参加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每一次的策划,每一次的体验,甚至每一次所犯的错误,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经管学院2012级陈小琼就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她向我们表示,大一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缺乏胆识和勇气,但她却偏让自己不断去突破,尝试着参加各种能够锻炼自己能力的活动。虽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如今的她是德才兼备的优等生,并多次在比赛和竞赛中获奖。

除此之外,同学的邀请、学校及学院的要求、证书及奖金的吸引、履历的需要等也是同学们忙于各种活动的重要原因。

 

忙=充实?

结果显示,超八成的同学在这两个月参与了很多活动。其中超半数的同学认为忙碌的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因此觉得生活仍然是充实的。但也有同学表示,这些活动,忙碌的同时,也是对精力和时间的莫大损耗。有91.37%的同学认为单纯的忙碌并不等于充实。

至于为何加入如此多的社团部门,石化学院2014级陈彻解释道,“当时也就想着多个部门多个机会,大范围撒网,见到的世面就能比别人多。”但空有一腔热情,却成为被人使唤的配角。从最初为了拓宽视野而参与活动到后来的为了任务而任务。没了热情,没了动力,为数众多的活动反而成了拖油瓶,四处奔忙也没了意义。

相比之下,陈彻的舍友郭泽锋可以说是一个“大闲人”。“我不用像他那样动不动就通宵做学生工作,因为我只进了一个院级部门。”郭泽锋的日常活动除了参与学院下达到班级的任务外,只要偶尔去部门开会或者打打下手即可。对他而言,最主要的还是学习。“经历过后就知道,能够真正培养能力的活动寥寥无几。更多的活动我就是‘飞过天空,留下痕迹’,走走过场,当个打杂的。”

在本次的随机调查中,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活动的确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但绝大多数同学也表态说不应该让活动本身变成学生学习的负担。对于活动的过于集中性,很多学生对此感叹“如果活动的时间不那么集中的话,可能我们也不会那么忙,大家都可以玩的更开心一些。”

忙是否等于充实?2012级班导韩炜霖表示:“忙很大原因是自己一味盲目地做事,就算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也不够明确,这样看着好像很充实,其实没有学到什么。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要适当地作出选择。

对此,同为班导的孙奉天表示赞成:“我觉得参加自己喜欢的就好,没必要太功利!举办方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举办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应该也要分析各项活动和自己的匹配度,不要盲目参加。有的人能够忙出成效,有的人忙的不明所以,一切都看你自己怎么对待。”

电气学院辅导员尹万东则表示,为了综测去参加活动,放弃学习甚至出现挂科的情况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值得的。同时他也强调了参与活动历练能力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要平衡好学习与活动及综测的关系,不能太功利,但也要学会争取与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忙的充实,才能忙的有意义。”(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学生记者    李阿竣  郭智勇  刘伟明)

上一篇:分期网贷,便利还是陷阱?

下一篇:学校里有个“蒋导工作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