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热文排行

编者按:向来是“人往高处走”的考研,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逆向考研”,越来越多的考生从一般认知中排名更高、口碑更好的“双一流”高校,考向综合评价稍弱的“双非”院校读研,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越来越高的学历门槛使得本科学历日益“贬值”,众多本科毕业生纷纷选择考研。

就在近几年,“逆向考研”的“怪象”频频出现,广州大学2022年新录取的研究生中不乏来自北大、复旦等“985名校”的本科学子,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选择“双非”院校继续深造,似乎打破了传统“向上走”的思维定式,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

考研内卷浪潮中的“逆流”

“逆向考研”,指的是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将考研报考目标投向“双非”院校,形成了一种“向下考”的“逆流”。在大多考生选择追逐名校的大潮中,“逆向考研”显得有些另类。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本科生毕业文凭含金量正在不断下降,研究生作为更高学历,其社会认可度往往高于本科学生。于是在内卷浪潮的裹挟下,考研成为越来越多学子的选择。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457 万,是十年前的 2.76 倍,而录取率却从十年前的31.5%下降到 24.2%。重点高校具有强劲的综合实力,相比于“双非”院校对考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考研热”持续升温的当下,到底是选择奋力学习,背水一战考上重点高校;抑或降低标准,逆向上岸“双非”,选择“镀金”还是“镀银”,是考研学子对自己未来做出的深思熟虑的判断。

求稳“上岸”,人间清醒?

“逆向考研”实际上是本科学子对现实的充分考量以及对目标院校的理性分析。从现实角度看,在考研越来越“卷”的当今,盲目冲刺名校极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许多考生为考研努力拼搏、一战再战,但学校的录取名额毕竟有限,在每一季都是“史上最难考研季”的当下,“逆向考研”成为了考生们降低考研成本,提高上岸率的战术。面对持续壮大的考研大军和越来越高的国家分数线,与其在这场“战役”中盲目内耗,不如选择“逆向考研”求稳上岸。

考研目的无非两种,一为走向更宽广的平台,二为提升自我。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学子,考研选择重点高校似乎理所当然,但一昧追求名校,往往会使人忘却考研的原初目的。尽管“双一流”高校具有较强的光环效应,但得益于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发展,“双非”高校在一些细分学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学校名气和科研实力到底哪个更重要?

提升能力而非追求学历

“本科看学校,硕士选专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考生们选择科研实力强的专业,是更为理性的升学规划。比如在去年的“逆向考研”中成为报考热门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类,东北财经大学的经济类,深圳大学的计算机类等专业,这些高校虽为“双非”,在这些领域上却有着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同时这些热门高校也有不少是位于经济繁荣的一线城市,往往能为研究生们提供更多科研资源和发展机遇。名校也有弱势学科,双非亦有特色专业。而盲目“冲刺名校”可能会导致考生自身能力和未来规划与学校专业要求、城市人才需求错位。名校的光环不应成为束缚学生发展的锁链,考研上岸本是可喜可贺,但“双一流”学子考研上岸“双非”院校,便让社会为之称奇,究其原因,是教育资源与升学情况的落差,是社会对重点高校毕业生的更高期待,更是一场针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广泛讨论。但他人所言终究只是他人见解,自己的道路,选择权还应在自己手中。“逆向考研”不过是换个途径奔向自己的目标。

“逆向考研”的选择也体现这部分考生不过度追逐名校身份的理性与勇气。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个人志趣与专业的适配性和导师指导的有效性是决定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标院校的考量标准不单只有学校的名气,在褪去名校光环的加持后,考生们也会认识到名校标签外更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每个毕业生都必须对未来做出选择,更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事实上,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并非全面发展,而许多“双非”高校却在自身王牌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如某些“双非”高校学术实力强劲、地理位置优越,得到青睐不足为奇。“逆向考研”,放弃光环,明确心中所愿,做出理性抉择,这样的青年值得尊重。

真才实学才能行稳致远

值得强调的是,“逆向考研”折射了这部分考生在市场竞争和考研压力下的纠结和困境。“逆向考研”频频冲向热搜,与公众的“唯名校论”刻板印象相关,正是社会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才有了“逆向”“正向”之分。因此,社会和市场应该要对“逆向考研”形成正确的理解,思考如何避免将出身院校作为唯一标准,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道路,保障年轻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个人成长总是在曲折中前进,“逆向考研”也是正向行走。社会舆论认可与否仅供参考,适合自己就是最佳道路。考生应当充分权衡能力水平,跳出“名校”“文凭”窠臼,注重培养真才实学,用未来发展证明自己的选择。

而无论选择“冲刺名校”还是“逆向考研”,考生都要认识到学历不代表一切。毕竟能否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走得更高、更远,最终还是要看各位学子学历背后的能力和素养。(812-3)

上一篇:【观察】校园辩论:以言语之锋芒,辨大千之是非

下一篇:社交新名片:MBTI——四把尺子画不出一个真实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