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热文排行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考证热”现象持续升温。社交平台上,“大学生必考五个证书、含金量最高的十大证书……”等等各类考证攻略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大学生最大的“安全感”源于证书,不考证就意味着不上进、不作为。然而笔者认为,考取证书虽然能够成为年轻群体应对安全感缺乏的选择之一,但并不足以担起“安全感”来源的“重任”。

需要安全感的来源是缺乏安全感。致使大学生群体“安全感”缺乏的重要因素是内部收获途径的“阻塞”和外部内卷竞争的“攀比”。

于内在而言,课堂收获的不足让众多学生谋求课程内容以外的“成果”。“听课2小时不如课后自学10分钟”“考前努力一周,考试绝对足够”的“速成大法”比比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知识获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几乎没有让大学生们增长实际技能、丰盈知识储备。在社会“功利主义”氛围影响下的大学生们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真金白银付出时间、精力的学习过程,来证明自己的进步,以收获“播种”“丰收”的真实感、满足感。而一纸证书,作为考核结果的证明,能够直观地提供价值回馈,便成为了年轻群体获得“安全感”的不二选择。

于外在而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新鲜”劳动力人数过剩,使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变得空前严峻。成果堆叠是应届生简历竞争力最直观的展现,除却基本的绩点排名和实习经历,证书考取成为简历加分的“标准配置”。于是,年轻群体都得加入这场无声的“战场”。考证的效果与未来的“饭碗”挂钩,那么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便一拥而上,“考证热”自然轰轰烈烈,不减热度。

“安全感”意味着依托和底气,需要稳定、持续的供给,而非短暂达成成就的满足。有人可能因背下计算机二级考试固定的实验题型而沾沾自喜,但对编程的知识一无所知;有人可能早早准备好教资考试内容,但并没有领悟教学的宗旨和要义。各种“速成”的刷题技巧或许能快速获得相应成绩,但其背后最为核心的原理理解、实践操作等往往被忽略。长久下去,“速成”考证所获得一切就犹如一只没有燃料的巨型邮轮顺势出航,一时风光无限但无法长久平稳地航行,理论的空泛和实践的匮乏没有因为证书的出现被弥补,反而可能在日后学习、工作中“原形毕露”。

笔者以为,对于未来真正的安全感,应该来源于对技能的踏实掌握,对现实的了解、自洽。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证书技能“续航”的矛盾在于学习和使用的错位。实际上,实践、尝试才是打破“无用论”的关键,直面、理解不安的来源和现状,才能找到走出穷途的手段。“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心无旁骛无疑很难,但认清现状,明确安全感匮乏的内因外因,不被所谓热潮裹挟,定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学习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获得稳定“安全感”的源泉。或许,当“一证在手”的大学生们真正在处理账目的过程里回忆会计学原理知识,在处理数据时熟练应用已学编程……才能抛却那些短效的满足和虚无的焦虑,真正拥有知识傍身的“安全感”。

在追求安全感的征途中,年轻群体应当保持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以应对外界竞争的喧嚣和浮躁,专注于自我提升和内在价值的实现,超越对证书的单一依赖,转向对技能深度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以期找到那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安全感。(828-3)

上一篇:【时评】“夜骑开封”不是证明青春的唯一方式

下一篇:【安全教育】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